ADVERTISEMENT
April 21, 2025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关于食物的谣言层出不穷,尤其是“激素”这一话题,让许多人对日常饮食产生担忧。黄瓜被指为“激素瓜”,豆腐被认为会导致激素失调,鸡蛋甚至被传含有非法添加的激素。这些说法让消费者惶恐不安:我们吃的食物真的安全吗?本文将以科学为依据,深入剖析黄瓜、豆腐和鸡蛋的激素传言,揭示真相,帮助您理性看待饮食。
黄瓜以其清爽口感和营养价值深受喜爱,含水量高达96%,热量低(100克仅16大卡),富含维生素C、E、钾、镁等营养素,有助于控制血糖、血脂,并因嘌呤含量低对肾脏有益。然而,网上流传一种说法:带花的黄瓜是“打了激素”的产物,长期食用可能中毒甚至致癌。
事实并非如此。黄瓜花在授粉后可能自然保留,随着果实生长逐渐脱落。此外,农民有时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(如防落素)防止幼果脱落,若花朵沾到这些物质,可能粘附在黄瓜顶端。这些调节剂用量极少,且为植物激素,不会对人体产生显著影响,食用是安全的。
虽然黄瓜总体安全,但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:苦味黄瓜。靠近果梗的部分可能因葫芦素含量较高而带有苦味。葫芦素是黄瓜为抵御害虫产生的天然物质,少量无害,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恶心、呕吐等中毒症状。因此,遇到明显苦味的黄瓜,最好不要食用。
选购黄瓜时,应选择颜色青绿、表面光滑、质地坚实的,避免发黄或皱缩的“老”黄瓜。切除两端可减少苦味风险,确保口感和安全性。
豆腐作为大豆制品,富含优质蛋白质、不饱和脂肪酸、钙、钾、维生素E及大豆异黄酮,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,网上流传豆腐含有大量雌激素,男性食用可能“女性化”,女性则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。这种说法让许多人对豆腐望而却步。
真相是,豆腐中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(phytoestrogen),其化学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,但作用强度仅为人体雌激素的千分之一。大豆异黄酮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,但其影响微弱,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:当体内雌激素不足时,它可补充;当雌激素过高时,它可抑制。
研究表明,适量食用大豆制品不仅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,反而可能降低其发生率。例如,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的一项研究发现,高大豆摄入量的女性乳腺癌复发风险较低。此外,豆腐还能降低高血压风险、缓解更年期症状,并为身体提供丰富的钾和蛋白质。
ADVERTISEMENT
尽管豆腐益处多多,但过量摄入可能增加肾脏负担。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摄入约25克大豆蛋白,相当于一块中等大小的豆腐。适量食用,既能享受营养,又能避免潜在风险。
鸡蛋是营养丰富的食物,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D和胆碱。然而,关于双黄蛋的传言让一些人担忧,认为这是母鸡被注射激素的结果,可能扰乱人体激素平衡。
事实是,双黄蛋完全是自然现象。当母鸡在产蛋时,若大脑未及时接收到信号,可能在一个蛋壳内释放两个卵黄。这种情况多见于年轻母鸡,与激素无关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明确禁止在蛋鸡养殖中使用激素,且研究表明激素对家禽生长无显著效果,经济上也不划算。
鸡蛋确实含有少量天然激素,如蛋黄中的黄体酮(孕激素),但其含量极低,对人体无害。这些“内源性激素”是鸡蛋的自然组成部分,不会影响健康。
虽然鸡蛋总体安全,但某些类型需注意:
选择新鲜鸡蛋,确保充分煮熟,避免食用加工不当或不新鲜的蛋制品,以降低食物中毒风险。
ADVERTISEMENT
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.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how we use cookies, please see our cookie policy.